2022年12月18日早晨,內蒙古農牧業科學院研究員、系統動物營養學創立者、中國畜牧獸醫學會動物營養學分會名譽會長盧德勛先生,因心肌梗塞不幸辭世,享年85歲。飼料行業信息網對盧德勛先生逝世表示沉痛哀悼和深切緬懷。盧德勛,1937年6月生。內蒙古呼和浩特托縣人。中共黨員。全國動物營養學分會名譽會長,全國“動物營養學報”常務副主編。曾任內蒙古畜牧科學院動物營養學研究員、動物營養所名譽所長、內蒙古農業大學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內蒙古人民政府科技顧問委員會委員、內蒙古虛擬研究院和內蒙古乳業研究院首席專家,并擔任《中國畜牧獸醫學報》、《動物營養學報》和“Livestock science”等國內外多家學術刊物的編委。
2004年,盧德勛先生總結自己二十多年的研究成果,創立了系統動物營養學,并完成了首部學術專著《系統動物營養學導論》,首創“動物營養系統”、“系統整體動物營養調控理論和技術“、“動物營養工程技術”等新概念。系統動物營養學的出現,使得畜禽養殖由傳統的唯生產效益論向多元化轉變,使得健康養殖成為現代畜牧業發展的核心。實現健康養殖的關鍵在于確立健康營養技術的系統觀,樹立多元飼養科學決策觀。
主要成就:
1986年“全國肉脂型豬飼養標準研究和制定”獲農業部科技進步一等獎。1987年“羊消化道內內源蛋白質周轉規律”獲內蒙古科技進步一等獎。
1988年被評為內蒙古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
1991年被評為全國做出突出貢獻的留學回國人員。
1991年“綿羊營養檢測技術及其在養羊生產中的應用”通過內蒙古科委成果鑒定,列入國家“八五”優秀科技成果。
1994年獲內蒙古第二屆烏蘭夫基金獎銅獎。
1995年“內蒙古敖漢地區放牧綿羊礦物質營養研究”獲內蒙古科技進步三等獎。
1995年“內蒙古地區放牧綿羊礦物質營養檢測研究”通過中澳專家組評審鑒定。
1997年被評為內蒙古有突出貢獻的留學回國人員。
1998年“牛羊新特調控型飼料產品及其高效利用技術研究和開發”通過內蒙古科委驗收鑒定。
今年8月22-23日,由中國畜牧獸醫學會動物營養學分會主辦,華南農業大學、《農財寶典》新牧網、內蒙古神州動物營養發展戰略研究所、畜牧人網站等單位承辦的“第十五屆全國系統動物營養學發展論壇”在廣州隆重召開。本次大會,從前期的籌備討論,到會議期間的總結分享,盧德勛先生均全程指導和參與,給予了承辦方大力支持。我們尤其感覺到盧先生是一位當今少有的有著純正理想的人,讓人緬懷。這是盧德勛先生在世前最后一屆系統動物營養學盛會,200余位來自國內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的專家學者以及行業精英,聚焦動物健康營養理論和技術創新工程等議題進行學術交流與探討。論壇線上同步直播,在線觀眾超15萬人次,堪稱系統動物營養學發展論壇歷史上影響力最大、參與嘉賓最多的一屆。
附:盧德勛教授在第15屆全國系統動物營養學發展論壇閉幕式上的講話
2022.8.23,廣州
第15屆全國系統動物營養學發展論壇在本屆組委會精心組織和領導下,在與會代表大力支持下今天即將閉幕了。這里,我代表專業委員會對本屆論壇獲得的圓滿成功表示熱烈祝賀,對所有為論壇成功舉辦做出的出色貢獻的各方面人士和單位表示衷心地感謝,特別是對馮定遠教授及其團隊、華南農業大學以及農財寶典新牧網等所有承辦單位表示深深地謝意!
本屆論壇繼續聚焦動物健康營養理論和技術創新工程,本著“鼓勵創新、尊重探索、推動合作、共謀發展”的方針,多方面展示了近年來來自大學、科研院所和企業同仁圍繞本屆論壇的主題取得的可喜的研究成果,受到了與會代表和線上眾多人士的廣泛關注;在本屆論壇今天下午專門舉辦《動物健康營養理論和技術創新工程與中國畜牧業高質量發展》專家論壇上,幾位業界資深專家對我國學者正在從事并取得重要進展這一創新工程與推動我國健康養殖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意義進行了深入分析,取得了廣泛共識,提出了許多有價值的建議。
從本屆論壇上的多位嘉賓的報告內容我非常高興地看到,大家對動物營養學科理論和技術體系創新工程和發展系統動物營養學的深遠意義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認識,越來越多地同仁開始在自己的科學實踐中自覺地運用系統科學思維方式思考問題,指導自己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績。這是從2008年第一屆論壇以來,系統動物營養學傳承、創新和發展事業所取得的來之不易、最令人矚目的顯著成就。系統動物營養學理論和技術體系的提出和創立是國際上自1937年以來動物營養學學科體系一次重大的學科體系創新成果。幾十年來,我走遍“天涯海角”,終于找到了開啟學科體系創新的一把金鑰匙,這就是從學科思維方式入手,通過系統總結國內外動物營養學和相關學科取得的眾多研究成就進行時代化的體系創新,經過多年艱苦努力,砥礪前行,才走到今天,才有了現在的成績。我深深體會到創新必然會經歷彷徨、孤獨和不理解的折磨,進行學科體系創新尤為如此,開創者更是如此。當然,也會得到越來越多的來自方方面面的支持、鼓勵和幫助,也有成功的喜淚相伴。系統營養學傳承、創新和發展是一項偉大科技創新工程。這是一項屬于我們偉大祖國的事業,是屬于整個動物營養界,尤其是屬于中國動物營養界的共同事業。我衷心地希望千千萬萬的有志之士能鍥而不舍地一代又一代進行下去,特別寄希望于年輕一代。
2004年我的學術專著《系統動物營養學導論》正式出版發行,它標志著動物營養學理論和技術體系創新工程的頂層設計階段取得了圓滿成功,國際上第一個動物營養學學科整體思維方式實現了由分析思維方式主導向系統思維方式的歷史轉變的學科理論和技術體系正式問世。我所創立的這一系統營養學的學科理論和技術體系不是動物營養理論和技術局部性創新,而是一個涉及到動物營養學整體學科思維方式、研究范圍和內容,乃至到研究方法和技術手段的全局性戰略轉變,展現了中國智慧,提出了中國方案。時至今日,近20年時間過去了,系統動物營養學發展正在進入一個重要的戰略機遇期,其具體標志是:以構建現代學科理論和技術體系為戰略目標的頂層設計和奠基工程基本完成;系統科學思維方式在我國動物營養學界和養殖業技術人員中間正在獲得廣泛傳播并得到越來越多的共識;系統動物營養學研究、推廣、和普及工作全面展開,并正在開始走向世界;系統營養學傳承、創新和發展正在出現一個大發展高潮。系統動物營養學正在顯示出越來越強勁的青春活力。在各種科研項目中間自覺運用系統科學思維方式不斷取得新的成果,特別是在養殖實踐中運用系統科學思維方式指導的實例越來越多;國內系統動物營養學的研究、創新和發展正在逐步深入,開始向機體微觀層次推進,成功地為兩個國家973項目立題和實施指明了正確方向,;動物營養工程技術正在覆蓋大部分家畜養殖,在理論和技術創新和應用方面正在取得新的進展。在全國系統營養學專業委員會主持和領導下,為系統動物營養學發展建立的“一個論壇,兩個應用平臺”正在為推動學科理論和技術體系傳承、創新、應用和發展發揮出越來越大作用。多年來通過系統動物營養學創新發展培養、造就并涌現一大批有志于系統動物營養學發展創新的中青年骨干力量,為系統動物營養學進一步創新發展奠定了組織基礎。
從2014年起,系統動物營養學發展正在從以構建現代學科理論和技術體系為戰略目標的頂層設計和奠基工程時期,進入一個以動物健康營養理論和技術為重點突破為特征的戰略性新時期,幾年來這一領域研究向縱深方向不斷獲得新的進展,其中值得關注有以下幾件大事,一是飼料營養活性物質研究從無到有在全國開展起來,由一些大專院所組建的長江三角洲全國飼料營養活性物質組學創新中心的成立開始了全國性團隊創新新局面,國內植物提取物研發正進入組學新時代。2022年該中心參加單位北京農學院和中國農科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蔣林樹教授和熊本海研究員領導的北京市奶牛營養研究團隊獲得科技進步二等獎;二是動物健康營養理論和技術研究越來越受到普遍關注,國內許多單位,特別是陳代文教授團隊在豬抗病營養理論和技術體系研究、朱偉云教授團隊在腸道健康營養理論和技術研究、咼玉明教授團隊在動物免疫營養研究以及我的團隊在動物健康理論和技術體系戰略方向系統研究,出現一個萬馬奔騰可喜局面。大家通過互學互鑒,相互交流、合作,從不同角度、不同領域為健康養殖這一重大理論和技術課題做出了自己特殊貢獻。值得要提的是,幾年來大家雖然從不同角度和不同領域圍繞這一研究方向進行開拓,但是大家逐漸在學科思維方式方面走向大同,開始認同系統科學思維方式對動物營養學發展指導地位。三是動物健康營養理論研究正在從理論研究進入針對影響養殖業高質量發展常見病研發系統集成型營養干預技術體系和系列產品的新階段。這些成績來之不易。習近平主席指出:“只要道路走對了,就不怕路遠”,“路途漫漫,唯有奮斗”,“堅持就是勝利”,讓我們大家一起繼續關注,積極參與系統動物營養學的創新和發展這一偉大事業,努力參與到健康營養理論和技術研究領域中來,奉獻出你們更多的創新成果,為國際動物營養學科體系創新事業做出我們偉大國家和偉大民族應有的貢獻。
最后,我想就今后如何做好系統動物營養學創新發展問題談幾點自己個人的看法,供與會代表參考。
1、著力培養自覺運用系統科學思維方式的基本功。在科學研究實踐中,研究者思維方式具有戰略性定向和引領作用。它決定著從什么樣的立足點、著眼點、著重點來觀察研究對象,決定著從什么方向尋找問題答案,怎樣預設可能的答案及尋找答案的途徑和方法,從而戰略性決定著研究的成敗。傳統動物營養學誕生于分析時代,作為學科整體思維方式的還原論(亦稱分析論)思維方式在傳統動物營養學形成和發展過程曾經并繼續發揮出重要推動作用。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科學技術進步,還原論和還原論占學科整體思維方式主導地位的傳統動物營養學呈現出在各種局限和困難越來越暴露出來。其根本原因都是由還原論思維的局限造成的。還原論在生物科學領域的根本局限在于它與生物的復雜性相背離。動物是世界上最復雜的系統,而還原論是背離復雜的。動物的復雜性正是還原論的盲區。傳統動物營養學根本出路是必須實現由還原論占主導地位學科整體的思維方式向系統科學思維方式劃時代的歷史轉變。我在從事動物營養學科體系創新工程中,正是順應生物科學發展的歷史答趨勢,從轉變學科思維方式入手,開啟了系統動物營養學學科體系創新這一艱苦之旅。近20年來系統營養學的提出、創新和發展實踐證明系統動物營養學正在顯示出越來越強勁的青春活力。我們完全可以深信未來的動物營養學必然是一個以系統思維方式指導,具有與時俱進時代特征的理論和技術體系的嶄新學科。實現動物營養學學科體系創新工程的最終目標的光榮任務歷史地落在中國動物營養學學者的肩上 ,最終實現這一目標還有一段相當長的歷史時間要走,需要幾代人不懈奮斗。系統科學思維是系統動物營養學的本質和發展優勢。成功實現系統動物營養學創新和發展的偉大優勢的關鍵在于我們大家在科學實踐中能培養并自覺運用好系統科學思維方式的基本功。
2、正確處理好理論、實踐和創新三者關系,堅持理論創新必須與時俱進,理論創新必須堅持始終與實踐緊密結合原則。習近平主席指出:“這是需要理論而且一定能夠產生理論的時代,這是一個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夠產生思想的時代。”,“時代課題是理論創新的驅動力。越是面對大變局,越需要深化對發展規律的認識,越需要用豐富的理論來指導實踐”。在參與系統動物營養學創新和發展過程中,必須要始終遵循在實踐中進行理論創新,占領理論高地,通過理論的應用,通過應用-創新-再應用,不斷促進理論再發展。理論的生命力在于創新。理論創新必須具備3個要素,即科學的思維方式、先進的科學技術運用和保障以及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并得到實踐的充分驗證。只要具備這3個要素,就會不斷取得驕人的成績。我國生命科學學科從歷史上看有本國原有的和由國外引進的2個來源,它們都存在一個與時俱進時代化的歷史任務。動物營養學是一門從國外引進的生命科學學科,它同樣存在這樣一個落在中國科技工作者肩上的光榮的歷史任務。這一學科體系創新歷史任務涉及到動物營養學整體學科思維方式、研究范圍和內容,乃至到研究方法和技術手段的全局性戰略轉變。而要完成這樣的歷史重任一定要正確處理好理論、實踐和創新三者關系。
3、努力改進學術研究方法,倡導使用科學的研究方法。我最近幾年來通過對傳統動物營養學理論和技術體系中間健康營養理論和技術缺失的歷史局限性研究,進而率先提出并把對動物健康營養理論和技術體系創新工程作為開展系統動物營養學創新和發展的主攻方向,取得了重大的戰略突破。它充分體現了我長期形成并堅持的,稱之為“縱-橫雙向循徑求索學術研究方法” 的強大生命力。這種研究方法首先要求要從所研究領域的歷史縱向來求索課題的著眼點。因為歷史與現實息息相關。歷史是過去的現實,現實是未來的歷史。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未來也可以被當作“歷史”來研究。因此,歷史學研究的意義也就不僅僅是了解過去,還能夠幫助我們把握未來,才能真正給人們帶來了解昨天、把握今天、開創明天的智慧。了解歷史的真實面貌,正確把握歷史演變的走向和規律,對于當代人而言,無疑有著未卜先知的作用。與此同時,這種研究方法還要求要從橫向研究相關學科的研究進展來確定課題的研究內容和研究方法。這種雙向循徑求索研究方法是一種大視野、多角度、全方位的研究方法。長期堅持這一獨特的學術研究方法,加上系統科學的思維方式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持把動物營養學學科理論和技術體系創新和發展事業作為畢生不懈奮斗的目標,正是我個人學術研究最鮮明的風格和追求。我衷心地希望所有決心把系統動物營養學創新和發展事業作為己任的朋友們能把它作為自己的學術研究的風格和追求,為學科的創新、發展和進步不斷取出新的成果,為祖國和人民做出更大的貢獻。
4、希望越來越多的同仁成為系統動物營養學發展的傳承者、實踐者和創新者。系統動物營養學傳承、創新發展事業是一項沒有終點的接力賽,它需要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成為傳承者、實踐者和創新者去不懈奮斗,攀登一個又一個高峰。我們提倡要使國家重點項目實施過程成為凝聚拔尖人才,培養創新型人才的大熔爐,成為歷練學術帶頭人和領軍人物的主戰場。特別要在建設創新型團隊上下功夫,要培養出許多支結構合理、和諧、有序、學風正派、特別能善于協作和勇于創新的學術團隊,進行團隊作戰。我們對那些作為系統動物營養學發展的傳承者、實踐者和創新者個人的要求是:必須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懷、科學的思維方式和戰略眼光、謙虛謹慎的行事作風、敏銳的學術領悟力和很強項目運作、執行力。我們特別強調加強年輕學術骨干的發現和培養。只有培養出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的拔尖的青年學術人才,系統動物營養學的發展才會大有希望。此外,我們希望大家要增強四個“自信”,也就是要增強對系統科學學科思維方式的自信、增強對系統動物營養學學科體系的自信、增強對系統動物營養學發展戰略的自信、增強對系統動物營養學創新成果的自信。最后讓我們一起向現在和未來系統動物營養學事業所有傳承者、實踐者和創新者們致敬、向他們喝彩!

-
[03-09]
-
[03-09]
-
[03-09]
-
[03-06]
-
[03-03]
-
[03-03]
-
[03-03]
-
[03-03]
-
[03-02]
-
[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