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最低,只有更低”、“年前留給養豬人的時間愈發有限”,最近機構對于生豬產業的評論引起熱議。
據悉,近期,豬價出現快速下跌。近兩周以來,我國生豬價格跌幅接近30%。截至12月25日,毛豬全國出欄均價16.17元/公斤,較月初的21.96元/公斤下跌5.79元/公斤,最近的兩個周末分別出現了2元/公斤左右的跌幅,目前價格重新跌回今年二季度的水平。
于是,養豬人的期望和失望成正比,集團場增量出欄,散戶和二育戶恐慌拋售,疫情集中爆發,終端需求被大幅縮水,供需格局嚴重失衡。
“10月末以來,尤其是12月初以來,豬價加速下跌,主要影響因素還是供強需弱。”五礦期貨農產品分析師王俊表示,供應端從三個方面施壓價格:一是產能本身不斷恢復,今年4月開始出生仔豬數量逐月攀升。二是部分三季度供應后置到了四季度至春節前出欄。8月份開始,資金介入到壓欄和二次育肥的情況增多,導致出欄體重普遍增加,產能往后堆積。三是部分本該春節后出欄的豬也因為看空節后行情,前置到了節前出欄。以上原因令四季度至春節前的供應不斷積壓,而需求方面也因為疫情等因素表現遠不及預期,供強需弱的情況下,生豬價格一再下跌。
在廣發期貨生豬分析師朱迪看來,從能繁母豬存欄上來看,進入年底生豬出欄量本不應該形成過大壓力,但多方面因素導致當前豬價的持續下跌。首先,從8月份開始,鑒于市場對年底豬價較為樂觀,二次育肥開始陸續進場,一直持續到10月中下旬,把當時豬價抬升至高位。這部分二次育肥疊加散戶壓欄的大肥,為趕年底需求高峰,集中在11月底12月中上旬出欄,這部分增重及集中出欄的壓力,對豬價形成較大壓制。其次,集團場年底有沖量任務,從11月開始到冬至之前,頭部企業大量出欄,甚至降重提前出欄,也對市場形成較大的供應壓力。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點,今年需求旺季較往年同期相比下滑明顯,根據屠宰量統計結果來看,相較往年下滑幅度在40%左右;而西南地區現貨企業也反饋,今年腌臘受疫情和經濟環境影響下滑明顯,降幅在20%—40%不等。整體需求較差是造成豬價持續疲軟的根本原因。而豬價持續下跌之后,市場存在恐慌性拋售情緒,也造成了行情進一步踩踏。
“整體來看,10月國慶節后豬價大幅跳漲,豬糧比正式突破9:1過快上漲預警區間,成本及需求的雙重走強令豬價漲至28.5元/公斤的高位,市場情緒到達階段性頂峰,當然在此期間國家調控聲音不斷,政策壓力持續加大。12月份開始疫情防控趨于放松,市場如釋重負,股市帶領大宗商品出現大幅反彈,但農產品由于整體估值處于高位,跟漲乏力,生豬迎來年內冬季消費頂峰。同時,育肥出欄也達到階段性高位,屠宰量出現快速反彈,供給環比大幅增加下,豬價開始快速回落,但整體價格仍然不低。”方正中期期貨飼料養殖分析師宋從志表示。
從養殖利潤水平來看,據朱迪介紹,截至12月25日,生豬現貨價格在16.5元/公斤,當前自繁自養的平均成本約18元/公斤,前期市場大量出欄及恐慌性拋售導致豬價持續下跌,但現貨價格跌穿成本線后,抗價惜售情緒漸起。且進入月底,集團場出欄壓力大幅下滑,市場供應收緊,養殖戶心態趨穩,預計后續拋售概率較小,出欄節奏較為穩定。
“當前養殖盈利已較年中高位大幅縮水,自繁自養尚有200—300元/頭的盈利,外購仔豬已經基本回落至盈虧平衡點位置。”王俊表示,從養殖戶的養殖情緒來看,已較之前有明顯回落,表現在仔豬價格大幅走低,同時樣本點母豬存欄數據環比止增回落,而部分年中賭二育的散養戶也因為豬價大跌而陷入虧損,現金流一定程度受到影響。
在王俊看來,當前生豬市場的基本面出現了一些積極因素。供應方面,隨著屠宰持續放量、出欄體重下滑和出欄大豬占比回落,供應壓力正在逐步釋放,供應壓力最大的時候正在過去,同時由于豬價大幅回落,部分集團和散戶抗價心理漸起。需求端,全國疫情高峰正在逐漸過去,部分城市消費開始有起色,隨著春節臨近,基本消費需求還在,盡管同比仍弱,但環比逐步走好是大趨勢。“因此,從邊際變化來看,我們認為豬價基本面最差的時候正在過去,未來繼續走低的空間不大,逐步往上走是大趨勢。”王俊說。
“從目前基本面來看,豬價繼續走低的概率較小。”朱迪表示,雖然標肥價差持續收窄,大肥價格下跌,供應壓力仍然較大,但接下來將迎來元旦和春節雙節備貨階段,且集團場出欄任務基本完成的前提下,年前供需預計將逐步好轉。另外,疫情影響預計在后期將會逐漸淡化,當前多地已迎來陽性爆發高峰,隨著時間推移,社會面需求也會出現復蘇,預計豬價將穩中偏強。

-
[03-10]
-
[03-10]
-
[03-09]
-
[03-09]
-
[03-09]
-
[03-08]
-
[03-08]
-
[03-08]
-
[03-07]
-
[03-06]